关于股票的股票
在连续数月销量破 3 万辆后,小鹏汽车重新找回了节奏。
3 月 18 日晚,小鹏发布了 2024 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全年卖出 19 万辆车,营收 408.7 亿元。
尤其第四季度,小鹏的销量达 9.15 万辆,营收 161.1 亿元;销量比三季度 4.65 万辆增长 96.6%。
销量与营收双高,让小鹏的财务指标呈现出稳健态势。去年四季度,其汽车毛利率 10% 比三季度的 8.6% 有所增长。
手上现金流也变得更多,截至去年末,小鹏现金及等价物等达 419.6 亿元,较三季度增超 60 亿元。亏损也不再持续扩大,小鹏四季度净亏损 13.3 亿元,较之三季度 18.1 亿元亏损有所缩窄。全年亏损 57.9 亿元。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小鹏的技术输出带来的业务营收。从全年来看,小鹏服务型收入达 50.4 亿元,较 2023 年的 26.7 亿元上升 89.0%。小鹏汽车表示,这主要是与大众进行的平台与软件战略、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加所致。
不过小鹏财报数据的好转,很大程度还是源于自身。去年下半年,小鹏推出的两款车型:11.98 万元起的 MONA M03,以及 18.68 万元起的新车 P7+ 迅速走量。尤其前者,今年 2 月几乎占据小鹏超 3 万月销量一半。
CEO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预计将在 2025 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在这场制造与交易的游戏中,经历过刮骨疗毒的小鹏,在持续大涨的销量中证明,自身已经摸到了窍门。
但同行的竞速更强大。
同样 3 月 18 日当晚,小米集团也发布了 2024 年财报。在卖车的第一年,小米的业务全年营收 382 亿,卖出 13.68 万辆车。
在赚钱能力上,小米汽车毛利率为 18.5%。不过小米汽车整体仍在处于亏损状态,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只比小鹏汽车全年亏损略多一筹。
在油电同价、智驾平权巨浪冲击下,传统汽车的价值体系正在失灵。高端、平价赛道都吸纳了各种新玩家角力。
小米汽车没走上手机领域的"性价比"路线,而是主打高端品牌;而小鹏在深刻变革后,走向了更主流和平价的"红米"路线。
「与小米易位,小鹏开辟"性价比"路线」
小米汽车的凌厉,很可能还在今年提速。
一方面是可能加快实现盈亏平衡。从财务数据来看,小米汽车去年全年亏损 62 亿元。根据金融机构估算,小米汽车去年四个季度的亏损为 20 亿元(未公开)、18 亿元、15 亿元和 9 亿元(未公开)。
而在 2025 年一季度,小米汽车已经交付了 6.3 万辆车,季度末销量很可能超过 7.3 万辆,比去年四季度的 6.9 万辆高出不少。在保持现有投入和研发支出的状态下,小米汽车很可能在今年一季度走向盈亏平衡。
而 52.99 万元起售的 SU7 Ultra,更是有望帮小米汽车拉升车辆均价。
也许是深谙"性价比"道路的艰辛,雷军没让小米汽车走上千元机撕开手机市场的性价比路线,而是着力于豪华品牌叙事。
在雷军的吆喝下,今年 2 月末小米 SU7 Ultra 发布后,开售 3 天大定数量就突破了 1.9 万台,锁单超过 1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 1 万辆的任务。据 36 氪汽车了解,SU7 Ultra 首批车主中,传统豪车增换购用户(BBA、保时捷、法拉利等)占比 80-90%。
截至 3 月 18 日,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 20 万辆。小米汽车计划,基于 SU7、SU7 ultra、YU7 三款车,冲刺 35 万辆目标。
雷军此前在活动中表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 15-20 年成为全球前五的车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小米汽车年销量达到 30-40 万辆,方可实现盈亏平衡。
相比之下,小鹏更像是与小米交换了位置。自 2024 年下半年推出 11.98 万元起的 MONA M03 后,小鹏的性价比之路更加明显。在一些调研当中,MONA M03 的目标主要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尽管性价比并非小鹏汽车与何小鹏的最初创业想法。
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公司调性相似,小鹏汽车最初的想法是用科技能力攻打中高端市场。经历 G3P5 等早期车型后,小鹏借助 P7 打开了 20 万元级车型,G9 更是探到了 40 万元级市场。
但也是因为 G9 的产品失利后,小鹏汽车也在重新梳理车型的价格与打法。
从 2024 年来看,小鹏汽车的车辆均价从为 25.4 万下调至 16.03 万元。而这背后,也是平价车型 MONA M03 的销量占比增加的缘故。
在今年 3 月推出 17.68 万元起的 G6、24.88 万元的旗舰 SUV 车型 G9 后,小鹏也更稳固了"性价比"之路,滑落到小米手机的早期路线。
策略也算相对奏效。在今年一季度,小鹏给出了 9.1 万 -9.3 万辆的销售指引,营收在 150 亿元 -157 亿元之间,在销售淡季依旧保住了销量势头。
「成为比亚迪对手的代价」
但性价比,有时候也意味着产品差异化的难题。
尤其在小鹏所处的价格段,最大的生态玩家是比亚迪。今年以来,在比亚迪的超大规模智驾普及下,智驾的战火已经燃起。小鹏也在比亚迪炮火覆盖的范围内。
成为比亚迪的对手,市场用户的感知更强烈。但劣势在于,要面临跟比亚迪一样的品牌高端化难题。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表示,到 2026 年年底,小鹏将会横跨在 10~50 万价格段,从紧凑型到大型各个主流的细分市场具备更完整的产品布局。
他表示,接下来包括小鹏 MONA M03、G7、X9 等分别会迎来 Max 版本的换新、上市或改款,形成的强劲产品组合,全面覆盖从年轻用户、家庭用户、品质升级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计划交付多款新品,包含纯电以及鲲鹏超级电动产品。我们绝大部分车型将支持一车双能,通过超级电动产品大幅度地扩展我们的可达市场规模。"
何小鹏认为,未来会有三条增长曲线:全球化、AI+ 汽车、从中国走向全球市场、具身人形机器人以及与汽车产业更深度的融合
他期望,未来在城市内做到无人驾驶汽车,跨城市的交通采用飞行汽车,在工厂和小区内带入人形机器人,构建一个以 AI 为核心的未来出行生态。
例如在 AI+ 汽车上,小鹏今年会规模量产自研的图灵芯片,会同时应用于汽车、飞行、汽车和能源集成。
在海外业务方面,2025 年小鹏的目标实现是实现翻倍以上的销量增长,并且在全球建立超过 300 个销售跟服务网点,相比 2024 年底增加一倍。
"我们预计汽车毛利率将会在今年持续改善,我们相信关于股票的股票,在坚持 AI 研发投入的同时,会稳步走向小鹏今年四季度的盈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策略_免息配资炒股_提供无手续费杠杆服务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