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6”开头的短信,以“账户异常”“低利率贷款”“积分到期”等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从而施展骗术——这是不少消费者遭遇的短信骗局。经过长达两年的“拉锯”,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最新介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承诺,将要求在发送106短信时短线炒股配资,对有歧义或无法准确识别签名的106短信标注规范企业名称,帮助消费者有效判断“李逵还是李鬼”。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逐渐成为垃圾短信的重要发送源头,这些短信内容繁杂,且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上海市消保委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48%的消费者建议“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内容提供者真实名称”。
为解决106短信乱象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在2023年向三大运营商发送了建议函,建议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以便消费者辨识。2024年年底,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法定职能,上海市消保委启动了公益诉讼的推进程序,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该公益诉讼案件高度重视,在立案审查阶段即提前介入,与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多次研讨,为上海市消保委与三大运营商的诉前沟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与三大运营商总部在多轮诉前沟通后达成共识。上海市消保委关于“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的要求,得到了三大运营商的积极回应,企业均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签名的情况,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这一措施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展开剩余37%此外,三大运营商还承诺了多项改进措施。中国移动表示,将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包括备案证明、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确保责任可追溯,并初步建立企业签名合规数据库,面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精准“短信免打扰”服务。中国联通表示,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校验签名登记与实际发送的一致性,上线端口“先登记,后发送”的系统级鉴权管控模式,严格审核并登记接入客户的资质证照文件,同时强化数字化运营能力并引入AI技术。中国电信则表示,将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短信签名及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立短信内容动态巡查机制,对不包含退订方式的短信内容“零容忍”,并采取主端口降速、关停等处置措施。
上海市消保委希望三大运营商能够加快推进标注规范企业名称的相关工作短线炒股配资,确保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对所有有歧义或无法准确识别的签名的规范使用。同时,上海市消保委也将与三大运营商建立相关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106短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周蕊)
发布于: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策略_免息配资炒股_提供无手续费杠杆服务观点